現代化抗震支架是安全防護的一種重要手段。作為規劃的環節,其能夠很好的維護發生地震災害中的機電系統,通常應用在抵抗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地震力損傷。抗震支架是一種以地震力為主要載荷的地震支撐系統,是一種能將管道和設備的地震作用傳遞到結構體上的地震支撐方法。
抗震支架的方法與承重支吊架相同,主要包括:單管抗震支吊架、門型多管抗震支吊架、電氣系統管道抗震支吊架、風管抗震支吊架、管道抗震支吊架、設備抗震支吊架等。目前,國內機電地震分布規劃主要參照《建筑地震規劃規范》(GB50011-2011)3.7.前1條:“非結構構件,包括建筑非結構構件和建筑從屬機電設備,本身及其與結構主體的連接應進行抗震規劃。”第十三章和《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規劃規范》(GB50981-2014)等規范內容。
機電抗震加固的基本原理是:通過計算機電管道和設備的地震力,對管道和設備與建筑結構的連接進行抗震加固,使機電管道和設備與建筑結構牢固連接,將機電管道和設備的地震作用全部傳遞到結構上,使其在受到設防烈度地震影響后能夠靈敏恢復作業,從而達到減少和盡可能避免次生災害、快速恢復建筑應用功能的目的。其主要規劃過程是管道和設備的布點→逐一進行機械核算和選型→各點逐點驗算滿足抗震設防要求。
依照著防護支撐布置的要求,來合理的規劃抗震支架的安裝調試。如果發生地震支撐間隔超過規劃間隔時,應增加地震支撐。轉彎處的水平管道為0.6m側向抗震支撐應設置在范圍內。門型抗震斜撐必須由一個側向支撐或兩個縱向支撐組成。實際間隔應通過核算進行調整。節點分布應考慮管徑變化和旁通等因素。負荷和長度比會影響節點的分布。